1. 首页 / 帮助

清初漳籍廉吏直臣张鸣骏青史留名 故居将申报文保单位

生于长泰京元 明末入朝为官

经证实,张鸣骏,字赓阳,出生于明代后期长泰县钦化里京元(今长泰县武安镇京元村)。京元村原名溪园社,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漳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震及第后为报答降生地溪园社“张氏家庙”及从小受外祖父培育之恩,奏准皇帝将溪园赐名京元。而张鸣骏是从“张氏家庙”走出、官至三品的历史名人。

然而,张鸣骏生于何年,卒于何时,当地乡人尚未可知。来自京元村的长泰文史爱好者张森文告诉记者,在他们村里的祖庙挂有张鸣骏“进士”匾,但没记载任何官职,出于好奇,他便开始收集张鸣骏的相关资料,但在长泰少有记载和传说。他可确定的是,张鸣骏年少时,家境贫困。

IMG_20170722_105932.webp故居内堂上悬有“文魁”“巡按御史”等匾额

据了解,张鸣骏自幼天资颖悟,过目成诵,其父母认为其可出人头地,遂聘师课子,让其学有所长。《长泰县志·乾隆庚午版》记载:“张鸣骏,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后移籍龙溪。”张鸣骏联捷进士后总是以状元林震为榜样,将诚实做人,勤奋治学,清廉为官,青史流芳作为人生追求。

考中进士后,张鸣骏在京城担任户部主事。1644年,明朝覆灭,清入关后,张鸣骏归顺清朝。

清正为官救百姓 获御赐“巡狄”匾

张鸣骏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被任命为宣大(宣府、大同的合称,辖宣府、大同、山西,古代是北狄范围)巡按御史。《清实录·顺治朝实录》中有多处关于他的记载。

据张森文介绍,在任巡按御史期间,他查结了一起清初大案,流芳史册。当时,蒋家峪二百多信众聚集,本是普通百姓的一场法会,当地三品官员王守志参将为了敲诈勒索百姓,污蔑其为造反,妄图处死二百多信众。张鸣骏通过审问得知,这些百姓并非造反,而是参将王守志抢夺财物,欲杀人灭口。

张鸣骏不惧淫威,呈上奏疏,向皇帝揭露事实真相。后来,皇帝下旨将王守志处死,挽救了蒋家峪二百多信众的生命。

“说明他很刚毅、正直,有超凡的气魄。”在张森文看来,作为汉人,张鸣骏能在当时揭露参将的罪行并使之伏法,需要很大勇气,实属难得可贵。

皇帝曾题“巡狄”匾赠送张鸣骏。据西张社张鸣骏故居管理委员会会长张连池介绍,此匾原来悬挂在张鸣骏进士第正堂上方,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他自己小时候也曾见过此匾,记忆中是黑色牌匾。

官至顺天学政 曾因谏言流徙

当时,顺天学政是主管顺天(今北京)教育与科举的最高行政长官,官从三品。长泰文史爱好者张森文介绍,顺治二年(1645年),张鸣骏在众多进士出身的京官考试中脱颖而出,经顺治帝严格的品行才艺面试,最终被任命为全国最重要的学政官——江西道御史提督顺天学政,为继黄溶后第二任。

张森文讲到,顺治二年至顺治四年,张鸣骏任江西道御史提督顺天学政。清朝建立之初,北京局势相对混乱,很多学子无处安身。他沿袭首任顺天学政曹溶的做法,因超额选拔人才被降级。《清实录·顺治朝实录》中记载:“顺治四年,降顺天督学张鸣骏二级、调外用。”“顺治九年,复补原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张鸣骏、原官。”

张鸣骏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敢于谏言,曾因忠谏遭贬谪流放。“清初御史第一人”李森先与张鸣骏是崇祯年间同科进士,两人为官经历颇为相似。在《清史稿·李森先传》记载,顺治十五年,李森先应诏上书。其中讲到:皇帝多次下求言诏,但是很多大臣犹豫观望,都是因为从前上书言事的大臣,一旦受到惩处,就流放永不续用,互相都把进谏作为警戒。像流徙的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裀、郝浴、张鸣骏等,都与下诏恩准进谏因为公事受连累有关。由此可看出,张鸣骏是位直臣。

IMG_20170722_112456.webp今西张社西兴宫所在地于明清时期是沿溪小码头

据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陈忠杰介绍,张鸣骏为官期间,因敢于忠谏,几度受贬。从京城告老返漳时,发现漳州下南乡西兴宫小码头酷似家乡的京元村。于是,移居于此。而张鸣骏进士第坐北朝南,背环九龙江,右引程溪水绕村南而过,与家乡京元村的水乡一模一样。还有小码头上的西兴宫的建筑规格及供奉的主神也与京元村内的隆显宫如出一辙。

移居龙溪后,张鸣骏为了铭记先祖在长泰的最初居住地西清(今陈巷镇美彭村),自称“西清张氏”,故名西张。(完)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