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奉贤山歌剧

  奉贤山歌剧是由流行于民间的山歌发展演变而成的上海本土新剧种,是继沪剧、滑稽戏之后发源于上海本土的第三大剧种,被戏称为“上海的独养女”。

  清末民初时期,散居在奉贤各地的山歌能手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带有一定职业色彩、有角色分工的民间文艺小团队—“山歌班”,用清唱的的山歌为当地农家的哭丧嫁娶添彩助兴,成为当代山歌剧团的最早稚形。

  20世纪五十年代,奉贤各个公社纷纷成立了“农民业余宣传队”,在农闲时排练有角色分工、有伴奏的山歌,在村头场角到处宣传,逐渐形成了一种吴语地区所特有的、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格的曲牌。

  1956年,奉贤山歌剧团的前身奉贤县文工团成立,其成员多数是各公社文艺宣传队的骨干,1961年他们排练了第一部奉贤山歌剧小戏《梅娘与桃郎》,在上海演出后引起了轰动。期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邹群老师下奉贤农村采风,挖掘整理了流行于奉贤等地的“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的资料,并吸收了上海民间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的曲调,逐步形成了山歌剧的唱腔和形态,成为奉贤山歌剧发展史上的奠基人,并为奉贤山歌剧这一民间文艺注入了文人文明的新色彩。

本文由'紫安大叔'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