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古城一大河景:洪江号子拉苗船

  苗船又称雀船,它是—种船头尖尖,船尾如麻雀扇形尾且翘得老高的船。苗船是洪江、黔城、沅河一线对古船的统称,洪江人也将过去从贵州下来的船称苗船。

  洪江以沅水为荣,是沅水流出来的商城。想当年洪江沅水河面上是何等的繁华。在沈从文1940年的笔下,洪江油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有一点金漆饰,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2000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26到40人,用纤夫30到70人。1938年洪江《湘水道查勘报告》载,经常聚集在洪江的这种木帆船,载重量达10吨以上的.便有511艘。

  过去的商船很漂亮,船尾像鸟儿美丽的尾巴.船身像宫殿,当年许多达官贵人富商每每商谈要事、商机、请客都是在商船上进行的。一则可以欣赏洪江星夜的繁华,二则走出喧哗的闹市,来到沅河船上,让清新的河风徐徐吹拂,船上轻歌燕舞,自然是非常惬意不过的美事了。

  旧时的商船、放排,还有一种来自于原始的声乐,就是洪江的号子。

  洪江号子为洪江船工、排工、建筑、搬运工人在劳动中所唱的歌曲。多为一人领唱.多人同声相和,起句高亢、激昂,和声则配合默契、低沉、有力。这种劳动号子,主要是用来统一指挥、协调动作、鼓舞士气。湘西河多激流险滩,旧时没有机动设备,洪江一天水上进出量如穿梭,靠的就是拉纤、放排,洪江号子也随之而产生。

  洪江水上流传的排号有拖排号子、拉木号子、摇橹号于、拉纤号子、编排号子等20多种。据《洪江市志》载,1959午洪江贮木场工人米仁早曾作为业余歌手进京,参加民间音乐会演。他演唱的就是洪江水上作业工人历代亮嗓的排筏号子。这种排筏号子,歌声铿锵、节奏明快,充分袁现了沅水滩多流急、水上运输工人常年与险滩风浪博斗的情景。那时,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也曾专程来洪江采录沅水号子.并为其谱曲。

  另外,洪江的号子歌还有推车号子、打夯号子也非常响亮、雄浑,有意思的是,洪江的号子歌不单纯只是简单的几声吼.洪江的沅水号子内容中还有历史故事的叙说。如船工号子中有:“天牌摆下天门阵,天门阵上有能人,能人就是杨宗保,破阵还靠穆桂英”等。

  旧时的船工,随着现代化的公路出现渐渐被时代所忘记。但是号子是沅河的魂,沅水的号子伴随着沅河在这块土地上土生不息。如今洪江开发古商城的旅游产业,洪江的沅水号子将会伴着洪江的苗船,在美丽的沅河上再次扬起风帆。

本文由'达冷霜'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