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民俗节日

  解放前,南充民间从农历腊月十六到翌年正月十五皆为传统的过年期。其活动是:倒衙。县衙从腊月十六起,封印停止办案,谓之“倒衙”。民国2O年(1931)改为一年中最后一个‘牙祭”’,故又叫“倒牙”。这天,雇工、学徒、管帐先生结算工资回家过年,牲畜市场停止交易,升斗秤罐也不收行钱了,一切财务皆于此时讨还结算。腊月三十(月小为二十九)为“除夕”(欲称“三十夜)。是日中午,家家吃团(回)年饭,上桌菜、自成双、冒尖、肉要切大,猪头肉与猪尾都要有(表示丰收有余、事情有始有终)。习惯慢吃馒谈,至天黑方散。故称叫“年夜饭”。饭后,下辈人长者辞岁、作揖、磕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夜大家烧火取暖。伴灯不眠直到次日凌晨叫做“守岁”.除夕子时(零时)“发天烛(又叫“出天行”),城乡鞭炮声不断,正月初一,讲完早起,穿新衣,吃饭不喊人,早饭吃糯米汤元(即招财进宝之意)。也有吃面条的(取风调雨顺之意)。早饭后,人们成群结队去场镇、庙宇看戏或听“圣谕”。当天不扫地、不用刀、不用针;忌哭、吵架、打烂东西;忌说带有鬼、死、疡、穷、没有、不修等不言利的话。不住外倒水和垃圾,有“正月忌头、腊月忌尾”的封建迷信之说.正月初一至初十为动物和人的吉日,谓: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九龙、十虎。初二开始,亲友之间送往迎来,互相拜年.小孩及新婚夫妇到亲友家拜年的,亲友必送拜年钱。

  在此期间,富有乐趣的活动较多,赶庙会、唱杜戏、高脚、社火、地台子、车车灯、龙腾狮舞比比皆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悬挂彩灯,烧火龙,举办赛灯会,四乡男女云集观灯,人山人海。

  解放后,春节公职人员放假3天,其间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各种慰问活动。民间保留四年,拜年的习俗。城乡开展演戏、歌舞等文艺活动。春节、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火炮.花爆此起彼伏。南充各县(市)城区,正月十五闹元宵,数百群众走上街头表演,除传统的龙灯。狮子、车灯、钱棍外,还有秧歌、腰鼓、大头舞、手鼓舞等。新颖别致。入夜焰火交织.五彩缤纷。大多区乡场镇也都组织文艺表演,敲锣打就 燃放鞭炮、烟火、大闹元宵。

本文由'伊佳佳'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