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鄢烈山:先问他们为何“信访不信法”?

  涉法涉诉信访一律改由政法机关处理 其他部门不再受理从《南方都市报》上读到这条新闻,我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说好还是说歹。

  据报道,今年,涉诉涉法信访工作将迎来重大变革: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将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穷尽法律程序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进入终结程序,各级各有关部门不再统计、交办、通报。此举意在从信访源头避免信访推动诉讼程序的现象发生,以保证涉法涉诉信访完全在法治轨道内解决,改变目前上访者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局面。

  这个努力方向当然是正确的,就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正确一样毫无疑义。

  说到信访,看字面已经名不副实,人们已不是用信函在上访,而且由肉身拿着陈情书、请愿书去访问上级机关。真正的信访是始于明太祖朱元璋设通政司衙门,它的前身叫察言司;职掌是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如果不是对国家大事建言,那就是要告御状。一般情况下,老百姓有冤可到衙门击鼓鸣冤(是为登闻鼓),地方主官必须升堂判案,不存在立案难的问题,审判过程也相当地公开化至少,央视的古装剧是这么教育我们的。

  而现在的信访,通常是不能立案,或对判决结果不接受,司法程序走不通了,才去找信访部门,当地解决不了才越级上访。相信信访有用,或者说寄希望于信访途经的人,那是因为还相信一句民间老话中央的政策是好的,都是地方的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了,所以他们才不惜倾家荡产跑到北京上访。如果说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对皇上的盲目崇拜,那现在的人不信地方官而信上级部门就更不靠谱了。因为在王朝时代,县一级的主要官员都是朝廷命官(是吏部相当于今天的中组部任命的),而且实行科举制之后,这些官员多是经过严格考试的;而现在的官员层级多,县级官员很多连省管干部的资格都没有,但他们都是上级选拔任命的。管理层级一多,自然就鱼龙混杂,但一级护一级更混乱,绝无家天下时代江山社稷的产权关系明确,利益关系也相对简单明晰。

  如何改变目前上访者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局面?当然不是让他们都不信,既不信法也不信访,既不信下,也不信上,那是最可怕的:那就只有一条路,官逼民反,暴民造反,也就是《尚书》上说的老百姓绝望了,诅咒朝廷灭亡,愿意与统治者一起完蛋(时日曷丧,及汝偕亡)。

  如果我们不改变令人失望的司法现状,尽可能实现让民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而不管当事者是否服气,只强调涉法涉诉的案件在司法程序终结,这样来减少信访的压力,那就是堵不是疏,是对危害社会稳定的地雷,不排除隐患而扫除标记而已。

本文由'司马镇逵'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