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梅林古镇的土楼文化

  来到福建梅林古镇,就一定要看看当地的土楼建筑,全镇拥有方圆土楼900多座,被喻为“土楼王国”,这是福建人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

  早在元朝至正末年(1368年),唐朝名相魏征公的第18代裔孙魏进兴从宁化县石壁溪徙居梅林后,从此魏姓族人就在此繁衍生息,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梅林人便在疏影横斜的梅树下、清清浅浅的溪流旁,建起了46座夯土版筑土楼。现尚存土楼25座,有方楼14座,圆楼11座,南庆楼、和胜楼、松竹楼、辑宁楼都有几百年历史了。

  梅林的土楼别具一格,各具特色。

  和胜楼文革时因历史原因改称“反帝楼”,习称“白楼”,又叫“大楼”,又因楼前立有十几根石旗杆(文革时被毁),又别称“旗杆楼”,在当时绝无仅有。更妙的是它有如宫殿式的六个大门成一直线:天井门、主楼门、大门、平房中厅两个门,外大门,可称“土楼第一门”!

  保和楼,宽敞明亮的天井里,是一个用鹅孵石铺成的八卦图,相传以前楼里有蜘蛛精产了很多蜘蛛丝,八卦图可用来震住蜘蛛精。这在土楼里也是绝无仅有的。

  南庆楼临溪建筑,为方形土楼,约建于1680年。楼的前后左右是一,二层楼,把南庆楼围在中央,组成以南庆楼为主体的土楼群。南庆楼东面有一口铜锣井,楼内有一口鼓井,楼西有一口井,共三井,其中二井为锣鼓井。楼为螃蟹形。南庆楼群共十八门,享有18罗汉把守门之意。十八个门着落讲究,象个迷宫。南庆楼前面的翠玉轩,系闽南唯一保存完好的建有拜廊的古私塾,楼内雕刻彩绘十分精美。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本文由'劳以菡'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