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明中都皇城:明朝第一座都城

  位于安徽凤阳西北区的明中都皇故城,是一座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城遗址,无论是中国建筑史上还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中都皇故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营造的明王朝第一座都城,被誉为“东方巴比伦”。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次年九月诏以临濠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赐名凤阳。中都城建成时三道城墙,其中“外城”周长30.36公里。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决定在凤阳建都后,多次亲往中都视察、督建。经过6年多的施工,都城已初具规模。1375年,朱元璋再次“亲至中都验功犒劳”,但随后他却突然下诏“突罢中都役作”。1378年,罢开封(时称北京)以南京为京师,而以凤阳作为陪都,仍称中都,这座巍峨雄壮、花团锦簇的中都城从此闲置。明中都罢建后,朱元璋不再复巡中都,而是多次命皇太子及储王“出游中都,以讲武事”、“观祖宗肇基之地”。1383年,朱元璋为纪念“龙兴之地”,下令把中都部分宫殿拆除移建大龙兴寺,借以表达衣锦还乡之意。此后经年,中都城的部分建筑或改作他用,或年久失修坍塌,皇城被拆除的城砖流失于民间。如今,这座都城虽宫阙殿宇尽毁,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及两段城墙,但察其规模巨大的都城遗物、遗址,仍然十分壮观。白玉石街、内金水河、金水桥等基址和故道尚存;“故宫”井等几口大井仍可使用;皇城的西墙全部、南墙西段1100米基本保留着昔日的宏伟气势……午门正券两侧及凹字形楼台基部四周,总长500多米的白玉石须弥座上,连续不断地浮雕着龙、凤、鹿、象、麒麟、双狮绣球、牡丹、芍药、荷花、西番莲、云朵、方胜等。中都城有外、中、内三道城。外城周围25公里,早已毁坏不存。第二道砖墙为皇城,周围6.5公里,现在仅存有遗址可寻。内城周围3公里,城墙高约9.5米,现仅有午门和西华门到西北拐角的一段城墙保存完好。午门是内城的正门,有三券门,门宽5.1米,门洞高8米,上面的崇楼已经倒塌毁坏。在午门东西两侧的城墙下部、三个券门内以及门外的东西两座翼楼的四周有长达480多米,高160厘米的白石须弥座,座的上面满布各种动物、花纹图案的浮雕,如龙、凤、麒麟、牡丹、芍药、荷花、方胜等,这些白石须弥座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活泼生动、栩栩如生,在中国是十分罕见的。中都城的许多地方还有砖雕,如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的券门以及各处的街道都雕有云龙、凤、海水等图案。宫殿的石栏、望柱上也都刻有浮雕或透雕的飞龙、舞凤、龙云盘绕等图案。清康熙时,诗人张宣登中都鼓楼赋诗云:“飞甍画栋连空起,濠梁城外月如水。踏春人踞最高颠,灯光散落千门里。”明中都皇城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艺术,继承了宋元时代的传统,又开创了明清时代的新风格,是中国古代最为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

本文由'金山听雁'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