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民歌小调《茉莉花》

  民歌《茉莉花》

  我国的民歌小调数量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1942年冬天,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苏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乐家何仿先生到南京六合八百桥镇采风,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苏皖一带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当时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后来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手术”,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附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本文由'锐藻小仙女'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