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陈连山】论科学至上主义对春节习俗的破坏

  “仓廪实而知礼仪。”初步摆脱了物质贫困的中国社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精神生活的“贫困”了。千百年来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诗意和价值满足的春节在物质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里已经严重衰败,变得无聊、乏味;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春节依然红火热闹。同样是中国人,城乡之间对于春节的认同差别如此之大,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农民生活方式比较传统,春节习俗与农村生活方式比较一致。再者,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春节的美食、新衣仍然具有比较突出的节日象征意义。但这些都只是表面原因。城乡春节之所以冷热迥异,其主要原因不能不归咎于城市所接受的所谓“现代文化”。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这里只谈近100年来激进知识分子奉行的科学至上主义对春节习俗的侵蚀和毒害。我所说的科学至上主义,是指那种把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当作评价一切文化现象的唯一标准的观念。春节作为传统节日,其内容包含了科学、信仰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简单地仅仅根据科学去判断春节,是存在严重缺陷的。不少城市人都怀疑春节作为新年第一天的真实性。我国从1912年开始实行公历与农历(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夏历)两套历法,公务活动使用公历——实际是来自西方基督教社会奉行的格里高利历;农业生产使用农历,即西汉以来沿用的夏历。两种历法各有自己的新年,因此,习惯了公历的城市人难免会怀疑农历年春节的真实性。农历是阴阳合历,兼顾日、月的视运动周期,每年时间长度不一。所以,春节与公历日期不对应。那么,农历真的不科学吗?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是一致的,完全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指责农历不科学是对传统历法的误解。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剥夺了农历年的正名“元旦”,转赠给公历新年第一天,把农历年贬称为“春节”。这就破坏了春节作为农历新年第一天的含义。这种做法沿袭99年至今,也难怪城市人会怀疑春节的真实性了。在这方面,广大农民比城市人幸运。他们较少受政治家和激进知识分子影响,生活中也多使用农历,因此对春节的“新年”属性确信无疑,计算年份、年龄、生肖都以春节为唯一标准。因此,农村的春节比城市的春节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春节的衰微也表现在信仰的缺失方面。春节作为最大节日,必然要全面展示人们的信仰,借此重申人与超自然力量之间的关系。传统民众一般信仰多神论,所以春节要祭拜的神灵很多。来自道教的玉皇大帝、土地神、城隍、龙王、财神、灶神、门神,来自佛教的佛祖、观世音,还有祖先的灵魂都在祭拜之列。人们或者在家设立香案祭拜,或者到寺庙烧香祷告,祈求保护,祈求赐福。但是,在科学至上主义者眼中,这些都是“迷信”,必须彻底扫除。发展到极端,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尤其城市,全面消灭了宗教信仰,把这些超自然因素从春节习俗中全面扫除了。时至今日,城市里春节活动除了大鱼大肉等物质内容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信仰内容。因此,城市春节的神圣性荡然无存。丧失了神圣性的春节如何能够使市民心安理得呢?其实,人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需要科学,也需要信仰。信仰是科学以外的领域,不能用自然科学的道理要求宗教。神的存在与否,和科学的事实无关。激进知识分子以科学的名义消灭宗教信仰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也是对信众的迫害。近年来,农村民间信仰逐步复兴,城市各种庙会也有恢复。北京著名的白云观庙会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我想,参加庙会的市民与呆在家里守着电视机的市民对春节的感受一定有天壤之别。

本文由'麦渊'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