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古代男子发型束发教程(古代男子发型)

古代男子发型束发教程,古代男子发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古代男子冠巾概述在讲解男子发型冠巾之前,要先说明两个不同年龄时不同发型的规定。

2、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3、借指幼年。

4、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5、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6、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7、 20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8、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9、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0、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1、束发——纚,亦作縰:束发用的帛。

12、宽二尺二寸,长六尺。

13、(古尺一尺约合今二十三公分)。

14、诗曰:岌岌冠縰,累累辫发。

15、总:以缯为之。

16、以束发之本,而垂余于发后,以为饰。

17、儿童有一种发型称为——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18、《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xi),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味爽而朝。

19、”这是说未成年的孩子要在鸡叫,即天刚有些亮时就起来盥洗,栉作梳发,縰是束发的黑帛。

20、拂去发上的尘土,将头发梳成两个向上分开的发髻,其余头发分垂两边,下及眉际。

21、腰间系上彩色丝带(衿缨),配戴以布帛制成的装香料的香囊(容臭)。

22、冠巾——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阶级地位的高低往往决定人的尊卑贵贱。

23、冠,上古时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

24、古人蓄长发,用发笄绾住发髻后再用冠束祝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就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到头上。

25、冠圈两旁有缨,这是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颔下打结。

26、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新沐者必弹冠”的“冠”就属这种形制的。

27、古代的冠不只一种,质料、颜色也不尽相同。

28、秦汉以后,冠梁逐渐加宽,和冠圈连成覆杯的样子,冠的名目和形制也更复杂化了。

29、清代魏学《核舟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0、”其实,峨冠博带是古代帝王、士大夫服饰的特点。

31、皇帝的冠叫龙冠。

32、先秦两汉妇女不带冠。

33、唐代任命女官后,妇女才冠冕于朝。

34、宋代贵族妇女戴花冠,皇后戴凤冠。

35、元代贵族妇女戴姑姑冠,冠用绒绵做成,上缀珠玉,高约一尺。

36、冠又是冕和弁的总称。

37、冕,黑色,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

38、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冠冕”又作仕宦的代称。

39、冕的形制和一般的冠不同。

40、冕上面是一幅长方形的版,叫延,下面戴在头上。

41、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的小圆玉,叫做旒。

42、据说天子有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

43、后来只有帝王可以戴冕,所以“冕旒”又是帝王代称。

44、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有诗句“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旒”借代帝王。

45、古时贵族才能戴冠乘车,车有车盖,所以,“冠盖”又借指仕宦。

46、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47、”这里“冠盖”代使者,就是戴冠乘车,用此显示使者的威仪。

48、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分爵弁、皮弁。

49、爵弁就是没有旒的冕。

50、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人的瓜皮帽。

51、鹿皮各个缝合处缀有一行行闪闪发光的小玉石,看上去像星星一样,所以《诗经??卫风??淇奥》中有“会弁如星”。

52、冕弁加在发髻上时都要插一根较长的笄(不同于发笄)穿过发髻把冕别到髻上,然后在笄的一端系上一根小丝带,从额下绕过,再系到笄的另一端,这条丝带称“纮”。

53、两耳前各垂珠一颗 ,即为“充耳”。

54、提醒戴冠者不可听信谗言。

55、“充耳不闻”据说即由此而来。

56、由以上不难看出冠、冕、弁都是尊者所戴之物,是尊贵的象征。

57、庶人没有财力制置冠、冕弁,而且统治阶级也不允许他们戴冠冕弁,那么庶人戴什么呢?《释名??释首饰》记载:“士冠,庶人中。

58、”可见庶人百姓只能,也只可以戴巾。

59、巾为何物?《玉篇》“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

60、”由此看来,“庶人巾”大约就是劳动时擦汗的巾,一物两用,也可以当作帽子裹在头上。

61、直到汉代,这种巾仍用于庶人和隐士。

62、元睢景臣《高祖还乡》“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63、”这里的“巾”指庶人巾。

64、包发巾,也叫,有压发定冠作用。

65、东汉蔡邕(独断)有“者,古代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服也。

66、”这说明“”是古代不??能戴冠、也戴不起冠的卑贱之人所戴之物。

67、庶人的,是黑色或青色的,所以,秦称百姓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

68、”可见,巾是庶人卑贱的标志答案补充 包发巾,也叫,有压发定冠作用。

69、东汉蔡邕(独断)有“者,古代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服也。

70、”这说明“”是古代不??能戴冠、也戴不起冠的卑贱之人所戴之物。

71、庶人的,是黑色或青色的,所以,秦称百姓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

72、”可见,巾是庶人卑贱的标志。

73、因有压发定冠作用,后来贵族也戴,但上仍要戴冠。

74、这种前高后低,中间露出头发。

75、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正式的,即之有屋(帽顶)者。

76、戴这种可以不再戴冠。

77、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有“干葛中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干戴上中,潜步出帐。

78、”“葛中”,葛布制的头巾,与下句的“中”都指同一物。

79、其实,汉末中上下盛行,不仅蒋干这类文人使用,连周瑜、袁绍那些武将也著中,以显示风流文雅。

8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布,谈笑间,樯鲁灰飞烟灭。

81、”这里的“纶巾”是青丝帛的头巾,是周瑜所戴之物。

82、苏轼(浣溪沙》中也有“籁籁衣巾落枣花”的诗句,可见直到宋代文人仍有戴中的爱好。

83、但我们根据他们的阶级地位可以推知文人雅士的中颜色、质料、形制与庶人百姓的中绝对不能等同,也绝对不会等同。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禚永春'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