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罗佳玲的多重身份

罗佳玲的多重身份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罗迦陵在帮佣期间,结识了一名新沙逊洋行地产部职员,出生在巴格达,在印度孟买长大,只身来沪的犹太人哈同。

2、不久哈同发现,罗迦陵虽然只是一名出身低微的中国女子,但她拥有过人的机智,性格大胆泼辣,相信她有“旺夫运”,正是帮助他事业发达的理想配偶。

3、1886年9月24日,哈同和罗迦陵在闸北青云里用犹太教仪式举行了婚礼。

4、自从与罗迦陵结婚后,哈同的事业就开始蒸蒸日上。

5、结婚的次年,哈同就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1898年又改任更重要的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董事。

6、1901年,哈同脱离新沙逊洋行,自己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专营房地产业。

7、在哈同经营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行动无疑是他对南京路的开发。

8、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租界内的商业中心还位于南部靠近旧城的广东路和福州路,南京路当时还很冷清。

9、不过,随着1899年公共租界向西、北、东三面大规模拓展后,从宏观角度来看,不久这里必将成为全上海新的商业中心。

10、南京路和福建路口有一座虹庙,罗迦陵经常到那里烧香,听信该庙住持的劝说,便鼓动丈夫多多购进南京路两侧的地产。

11、随后又出资60万两,用名贵的铁藜木铺设南京路的路面,使这马条路成为上海最为平整的道路,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博取了做善事的好名声,提升了哈同洋行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使其在南京路的房地产大为增值。

12、不久,在1908年,东西横贯上海的该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走向也正是沿着南京路,那里成为上海交通最方便的地方,很快店铺云集,又成为上海商业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在数年间地价上涨千倍以上。

13、一首民谣这样称赞他:“哈同哈同,与众不同。

14、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

15、筑路,筑路,财源亨通。

16、”哈同去世前,占有南京路地产的44%,永安公司、新新公司、慈淑大楼(今东海大楼)的地皮都是哈同的产业,两侧凡是“慈”字头的房产,如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慈丰里、慈永里等,也都是哈同的产业。

17、1904年,哈同开始在沪西静安寺路购地300亩,花费70万两银元,由罗迦陵聘请乌目山僧人黄宗仰设计,到1910年建成了上海最大最豪华的一座私人花园,并以罗迦陵的名字命名为爱俪园(哈同花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湖沼,完全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据称是模仿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因而号称海上大观园。

18、整个园林共有景点60余处,每处均冠以美丽的名字,是当时上海最大、最为豪华的私家花园。

19、 由于罗迦陵笃信佛教,在爱俪园内建有佛教建筑频伽精舍,按照佛经中极乐世界的说法,设计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成为上海的佛教圣地。

20、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前,这里曾经招待了无数南来北往的僧侣。

21、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地区的佛教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22、1909年,她出资20万元,聘请黄宗仰主持,历经四年,刊印了全套《大藏经》40帙(帙号为“天”至“霜”)414册1916部8416卷,称为《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简称《频伽藏》。

23、这是中国近代出版的第一部铅印本《大藏经》。

24、1913年,罗迦陵听从康有为的建议,在爱俪园内创办了僧侣学校华严大学,聘请从湖北来沪的月霞法师主讲。

25、招生规模六十人,订为预科三年、正科三年,方可毕业。

26、开课之后,月霞法师任主讲,亲为学生讲授《华严经》,率学生坐禅。

27、他的师弟应慈法师在校襄助,担任副讲。

28、这是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事件。

29、不过,华严大学仅在哈同花园上课一学期,罗迦陵提出要求,要全体学僧于每月朔望,为罗迦陵顶礼问安。

30、学僧无法接受,月霞法师乃率领全体师生离开爱俪园,迁往杭州海潮寺。

31、华严大学虽在哈同花园上课仅一学期,然若无罗迦陵居士之支援,则华严大学即无由诞生,则于民国初年(1912年)的佛教复兴运动亦大受影响。

32、以一在家奉佛妇女,提倡僧侣教育,颇难能可贵,也开中国佛教近代史的新纪元。

33、 1909年,罗迦陵应邀前往北京,被隆裕太后的母亲认为义女,于是罗迦陵与隆裕太后成了干姐妹。

34、后来,宣统皇帝的弟媳又认哈同为义父。

35、民国初年,哈同夫妇又去北京给干娘拜寿,受到清宫款待,封罗迦陵为正一品夫人,又赐给60名太监回上海使唤。

36、全盛时期园内有管家、警卫、仆人、和尚、尼姑、教师、学生近800人。

37、据与罗迦陵亲近的人回忆,她在家中颇有贾母和慈禧太后的风范,颇为讲究排场。

38、花费最巨的是她的两次祝寿,一次是1922年71岁的哈同与59岁的罗迦陵做“百卅大寿”,一次是1933年哈同去世后罗迦陵做七十大寿,这两次祝寿当时均轰动了整个上海。

39、哈同夫妇终其一生都非常相爱。

40、哈同大量的产业均以罗迦陵的名字命名:爱俪园、南京路迦陵大楼、慈淑大楼、杭州西湖别墅罗苑等,其名下的里弄名称也都以“慈”字冠名,如慈安里。

41、哈同夫妇一方面以吝啬节俭著称,另一方面又热衷于参与当时上海的各项慈善活动。

42、他们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但收养了20名中外孤儿,全都住在爱俪园中。

43、由哈同领养了11名外国孤儿为养子女,均从父姓;罗迦陵则领养了9名中国孤儿为内侄子女,均从母姓,他们是:罗友良、罗友兰、罗友三、罗友启、罗友仁、罗友翔、罗馥贞、罗慧秀、罗岫梅、罗转坤和罗补乾。

44、1931年6月19日,哈同在爱俪园病故,留下土地450余亩,房屋1200余幢,30万平方米以上,1931年英国领事估计,哈同财产值400万英镑。

45、英国驻华法庭鉴证了哈同生前所立的遗嘱,决定把其全部遗产归其妻罗迦陵继承;又根据英国法律向遗产继承人罗迦陵征收了税金达1700余万银元的遗产税。

46、哈同病故后,罗迦陵终日卧床,不理家事,致使爱俪园逐渐呈现荒芜的景象。

47、1941年10月3日,罗迦陵去世,11月12日葬于爱俪园。

48、葬礼耗费约20万元。

49、但因哈同夫妇二人留下的2份遗嘱有很大出入,引发旷日持久的哈同遗产案。

50、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哈同花园被日军占领作为营地,又遭受数次火灾,园内建筑被破坏殆尽。

51、1949年以后,新政府征用了爱俪园,在旧址上建造了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

52、至今,哈同夫妇的房产仍属于法律上未了诉讼的标的物,按沪房(1987)第548号文精神由房管机关代管。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菱华大叔'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