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齐齐哈尔民间风俗:石敢当

  中国自古在民间流传着一种风俗,那就是在人家的正门,正对桥梁巷口,常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复因东大帝泰山神执掌人间生死之故,在其上又冠以“泰山”二字,为“泰山石敢当”。以为这便可以禁压不祥。

  石敢当这三字,始见于西汉元帝时黄门令(汉有黄门令、小黄门,是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宦官)。史游所作的《急就篇》(也称《急就章》),属于为学童识字的课本。评者谓“其书自始至终,无一复字,文词雅奥,亦非蒙求诸书所可及。”又谓“遗文琐事,亦赖以有征,不仅为蒙童识字之用矣。”传于今世者的一卷三十四章,计二千一百四十四字,其内容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因首句有“急就”二字,故以名篇。石敢当三字见于《急就篇》的第二章,内云:“朱之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揆其编撰之法,首陈诸姓,其名或是新枸义理,非实相配属,真有其人,其石敢当者,亦虚构二字,与石姓相配成文,其意言所向无敌也。近有人从《姓名珠玑》查出,五代时期,后汉刘知远在任后晋押衙时,其部下有力士,名石敢当。依此,石敢当或真有其人。《通俗编。居处》引宋施青臣撰《继古从编》:“吴民庐舍,遇通衢直冲,必立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本《急就篇》也。”又据《舆地纪胜》(宋仁宗):“庆历中张纬宰莆田(按:今福建省莆田市)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按:为公元770年),县令郑押字记”。据此,早在唐代,距今1237年之前,在宅第、桥头、巷口等处立石敢当碑石之俗就已风行了。

  这种民俗,齐齐哈尔也行之已久。早年在今建华区倭家胡同中段路东,正对西善家胡同东口,一座院落的西墙根处就立有一块用花岗岩镌凿的“泰山石敢当”石碑。碑面未经打磨,地面以上高不及1米,碑的平面宽约25厘米,厚度约为15-16厘米,字口原涂有红色油漆,因年久颜色暗淡,但字迹仍依稀可辨。几十年来,这块石敢当碑石伴随着岁月流逝,经历着风霜雨雪,兀然孤立的从未受到数不尽的过往行人的青睐。时至今日,它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中,业已与旧街巷一起湮没了。现在齐齐哈尔市内何处还遗存有石敢当?如若哪儿都没有,说明这个由来已久的民间风俗孑遗至今已消泯于人间。因有诗云:

  急就篇中石敢当,神州到处见容光。

  于今百姓安居乐,莫再孑然立道旁。

本文由'操元芹'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