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老阊门吊桥水市

  照片来自作者姜晋

  在我收藏的一批清代明信片中,有一张十分罕见的苏州阊门吊桥摄影明信片。这张明信片上贴有一枚清代蟠龙邮票,邮票上盖有邮戳的日期依稀可辨为1903年。由此也可以推断,拍摄苏州阊门吊桥这张照片的日期应该更早一些。我注意了一下明信片上相关的英文注解大意为:桥上的集市。

  阊门吊桥,原名虹桥,俗称钓桥,明成化六年曾改名为永济桥。吊桥位于西中市西端,跨阊门外城河。元泰定元年(1324)初,吊桥初建时是一座木桥。清同治《苏州府志》引虞集《记略》曰:虹桥在阊门西,跨官河,通驿道,为咽喉要处,水至桥下汇为回渊,折而东行,势用剽悍。桥旧植以木,岁久腐挠明代洪武年初改为石桥基木梁,清嘉庆二十三年重修,牛若麟《记略》称虹桥跨濠以通行旅,错趾骈肩,无间昏旦。民国23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石拱桥。新中国成立后,阊门吊桥扩建了两侧桥面。如今,经重新改建后的吊桥成为了一座廊桥。

  因为过去从未见过最早的阊门吊桥是什么模样,仅从地方史料文字记载上看吊桥无法获得其清晰直观的印象。我当初在收藏这张明信片时能确认这就是苏州阊门的吊桥,也是得益于苏州地方志办公室编篡的那本《老苏州 百年旧影》图录,其中刊登过一张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阊门吊桥老照片。照片与我收藏的这张清代明信片的视角十分相近,也是展现其苏州阊门吊桥与周边的水运及桥市风貌。画面上那沿河的民居依水而筑,鳞次栉比,其间一桥飞架东西两岸似虹筑彩门。桥下南北往来的舟船,水运一片喧忙。让人似乎感觉嘈杂的橹声、水声和叫卖声,声声入耳。苏州古城与周边乡镇的水运和桥市历来繁荣,正如唐诗中描述的夜市卖菱耦,春船载绮罗那样,江南水乡丰富的水产时鲜,不断兴盛着像阊门吊桥这样的桥市和水上的运销。千百年来,特别是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苏州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本地更多更鲜活的水产、土特产走上了集市。

  此张清末时期的吊桥图片是目前仅见也是最早的照片,具有较为珍贵的史料价值。故尔,阊门吊桥早期的特色风貌也可知其一斑。如果与三十年代的吊桥照片对比一下是否有何不同和变化的话,人们可以看到,这张清末吊桥的桥栏还是木结构建筑。后来的吊桥,除桥栏和桥面由原来的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其桥形及周边的临水民居等建筑都尚未有太大的变化。不过,两张照片所呈现的时代风貌还是稍有些不一样的,毕竟清代和民国,这是两个不同的时代。

本文由'伍沛夏'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