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沁河——中国黄河下游的支流

  沁河,中国黄河下游的支流,位于山西、河南两省境内。发源于山西沁源县的霍山,郭道镇以上为上游,郭道镇以下经沁源、阳城等县进入河南境,在河南沁阳接纳丹河后转向正东,在武陟附近汇入黄河。全长450公里,流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沁河下游平原有广阔灌区,隋、唐时已开渠引灌。隋为通济渠,唐改为广济渠。元(1261)开浚的广济渠引沁水灌溉济源、沁阳、孟县、温县、武陟5县民田3,000馀顷,後20馀年淤废,1329年左右修复,今济源、沁阳等县的广济河就是当年广济渠故道。1952年修建的人民胜利渠将武陟与卫河沟通,在沁河和黄河汇合处分洪。沁河古称沁水,也称少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封少水”,文中的少水即沁河,当指端氏附近河段。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部绵山东麓的二郎神沟,流经郭道镇境后与北源赤石桥河、东源紫红河汇合。这与《水经注》的记载完全相合:“沁水即少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三源奇注,经泻一隍,又南会三山水,历落出,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沁河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沁河流域两省10县(市)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沁河母亲在孕育滋养一代代沁河人的同时,也孕育滋生了经过世代积累而又一脉相承的沁河历史文化。12900平方公里的沁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长达456公里的沁河流经区域内,富含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门类齐全,形态完备,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探析沁河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传承沁河历史文化、开展沁河历史文化研究、繁荣现代沁河文化、发展当代沁河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由'长孙依辰'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