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泰和虾蚣灯表演

  民间特色灯彩《虾蚣灯》出自于泰和县螺溪镇舍溪村一带,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据初步考证,明正德年间(约1512年),舍溪村有个名叫胡?时的人,在云南做官,回乡时,途径四川某地,看过当地表演虾蚣灯,印象极为深刻,回家后就指派人做了一只,并教给村里人表演。由于舍溪村一带田园平坦、土地肥沃、湖塘清水长流,盛产鱼虾,当地群众素有捕鱼捞虾换钱的习惯,对虾十分喜爱,每逢年过节,舍溪村民便聚集一堂,以舞虾蚣灯庆祝丰收、企盼来年幸福美满,《虾蚣灯》也便以其独有的民间特色艺术代代相传。每年春节至元宵,全村欢欣鼓舞,人们欢聚在起,耍舞虾蚣灯,庆丰收、求平安,祈福来年风调雨顺。此外,也外出邻乡、邻村、邻县表演,不收取钱物,旨在增进友谊,交流感情,深为群众喜爱。

  《虾蚣灯》由一青一绿两只大虾蚣组成,另配有八朵荷花作衬托。每只虾蚣身长4米有余,身围40公分。分头、身、尾三部分,各由3名演员撑持表演,模拟虾蚣在荷塘中自由自在漫游、弹跳、追逐、嬉斗等活动情状,画面优美、生动,象征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虾蚣灯》制作工艺精巧别致,集剪纸、扎作、雕刻、绘画、裱糊等各种手工工艺于一体,造型优美的大虾蚣本身就是富有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因为每只大虾都配置了适宜的灯光,夜晚持舞虾蚣灯,两只大虾在黑夜中闪出迷人的光彩,在配有灯光的荷花映衬下,整个画面尽显其独特新颖、曼妙瑰美、鲜活再现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欣赏价值。

  虾蚣灯的表演动作真实灵活。每只大虾由3个高大体壮的男汉分别撑起头、身、尾,整个表演是由两只“青”、“绿”大虾,配上4朵大荷花进行的。表现两只大虾在荷塘中漫游、弹跳、追逐、嬉斗等各种活动情景,摆出各种优美、生动的画面,象征着人们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虾蚣灯用民间吹打乐伴奏,按照虾子的动作,配上适合动作节奏和情绪的曲牌、鼓点,如“上山虎”、“下山虎”、“闹元宵”、“闹灯调”等,同时配上打击乐,对虾舞起着哄托、陪衬作川,也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本文由'毓林莹'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