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庄子和孔子文化阻碍中国科研?

  雕像孔子教学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近日哀叹说,当涉及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现在是领先于印度的。印度在世界科学上的相对位置一直在衰落,他说,我们已经被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赶上。但是,尽管就生产出的科学著作数量而言,中国仅次于美国,很多人仍表示,其研究质量仍有待改进。行为不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就中国差强人意的表现来讲,应该还有文化上的原因。

  2000多年来,两种文化基因影响了数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就是孔子思想,他提出知识分子应该成为忠诚的管理者。第二个是庄周的思想著作,称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是源于孤立隔绝的家庭,从而避免交流和冲突,还应回避科技,从而避免贪婪。总的来说,这些文化鼓励在中国社会进行小规模和自给自足的实践,但却有损好奇心、商业化及科技发展。它们使得中国社会产生科学上的空白,并持续千年。它们在现今仍发挥作用。

  其中一个后果就是,中国学界的每一位成员,都希望能在研究上起引领作用,很少有人愿意充当协助角色。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领导,这就造成了导致浪费的重复和过剩。调查者用各种借口去购买同类型的设备器材,做着同类型的数据处理。

  从更大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合作项目中,大学、研究机构、不同的政府部门都想要发挥领导作用,这让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彼此间分享数据变得极其艰难。例如,中国气象局有2000来个气象站,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发布天气预报。此外,水文局运行着2万来个测量站,也同样收集天气数据,使用这些数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进气象局天气预报的空间精准度,但水文局并没有将数据对气象局公开。

  一个相关问题就是缺少分工协作。研究部门的领导倾向于重视并奖励那些声称是在做原创性研究的人,这就使得人们不愿承担那些(有用的)协助角色。这也解释了为何除了图书馆和仪器销售公司,中国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服务。这使得研究实验室只能自己做所有的事,甚至是诸如样本分析和数据库开发这样的常规工作。由于没有针对个人和组织的不同才能进行的切实分工,研究上的延迟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应该开始划分其研究工作,将任务分配给有着相应才干的人。

本文由'一吃就胖小玉清'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