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单士兵:中国人的“外包”生活

  忙碌的中国人

  来看最近引起关注的两种生活姿态。一是中国式过马路,调侃的是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一是中国人的外包生活,说的是现在人生活从摇篮到坟墓的各个环节,只要愿意出钱,都可以进行外包。

  前者具有本土化色彩,体现中国特色。至于后者,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存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社会学家阿丽哈克切尔德的新书《外包的自我》,说得就是外包式生活在改变人性情感。

  我觉得,这两种生活,都在阐述一种真实,就是一些人生活在失去自我,缺乏个性,缺少独立人格,脸孔茫然,随波逐流。

  这样的生活,是模版化的,是标准化的。这种标准模版,并不科学,伤害的往往就是法律制度,人性伦理。比如,中国式过马路违反交通规则,影响公共安全。至于外包式,则让人失去最重要的生命情感体验。

  从生孩子、孩子起名、到生日会、恋爱、婚礼、老人照顾、葬礼,只要出钱,现在都有专业人士为 你的生活量身定制。问题是,这样的生活,在经营模式和商业思维操纵下,可能很有效率,很讲利益,但是,却很难换来真正的情感价值。毕竟,这世界上最珍贵的 情感,不是靠交易换来的。

  我一直不喜欢听别人说什么经营婚姻、经营家庭。情感只在于体验。这些年,如果我不是每天早上起来给女儿做饭、扎辫子,送她上学,我就不会拥有做父亲最幸福的体验。同样,女儿也不会得到每天上学时的那种欢快。

  把孩子完全包给保姆带,你就不曾真正做过父母;只是靠付钱给老人请看护,你就不曾真正做过子女。悲剧的是,现在很多人,既没做好父母,也没做好子女。做好的,只是所谓的事业。而那些事情,那些业绩,没有人性与情感进行支撑,也就没有温暖,很空洞,会让人精神麻木。

  精神麻木的一代,失去自我的一代人,行走的姿态,就是在过马路时,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因为他们心中的标准,分不清群己权界,就是罚不责众,就是集体无意识。

  杨照曾说,任何一个仍然充满各式各样标准答案,人们习惯躲躲藏藏装点表面的社会,都应该拿起卢梭的《忏悔录》读读。还好,面对那种按照所谓专业标准量身定制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忏悔,在悔改。

  《外包的自我》就表扬了意大利人,因为他们吃晚饭时,不是像美国人这样边吃边挂在智能手机上 发短信或写微博,而是相互聊天,享受家人和朋友相聚的时光。而前两天,青岛一位老人在吃晚饭时,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个个抱着手机玩, 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世界上最悲哀的事业莫过于拥有了金钱和地位,最后还是孤独无依。不是出名要趁早,不是挣钱要趁早,不是升官要趁早,而是懂得如何生活要趁早。

  在我看来,今天中国人的最大悲怆,就是价值溃散,生活方式不健康。群体无意识,靠别人给的集体标准答案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存在,让生命缺少太多的灵动,让社会缺少应有的活力。

  济宁兖州市有一对夫妻,前些天就卖掉房子和车子,让正在上小学3年级的孩子休学,跟着他们去环球旅游。我想把最为激赏的掌声献给这一家人,生活的快乐和意义,并不存在于永远处于想象的多年以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欣赏旅途中风景更胜过抵达目的地。

  让更多人拥有独立人格,拥有自我意识,才能告别外包式生活,告别狭隘的集体思维捆绑,迎来更加个性也更加理性的国民,也才会告别那种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

本文由'位惜海'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