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新津龙舟会的来历和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国南方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成都虽在长江以北,但也是水乡之地,所以赛龙舟的历史也很久远。直到本世纪60年代,成都的赛龙舟活动还在望江公园边的锦江河段进行。但70年代以后,市内的河道已不适宜再举办龙舟竞渡,因此成都新津县的南河便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把龙舟竞渡办得有声有色。龙舟会除有龙舟竞渡等传统节目外,还增加了龙造型表演,彩船夜游等。

新津龙舟会龙舟来历

  对于龙舟一词的来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个是众所周之的“屈原说”,而另一个就是“龙王说”了。

屈原说

  梁吴均在《续齐谐记》里曾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重渡,乃遗俗也。”说明当初端午赛龙舟是为纪念屈原的。明朝以后,这种习俗更加盛行,不仅宫廷举行竞渡,民间各地也都举行竞渡,其场面极为壮观。

  中国人民对龙的崇拜起源很早,从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龙形玉器,就知道原始先民对龙的认识是一种马头蛇身、无角无须、无鳞无足的动物。传说原始人能在山口或山槽处用石头垒坝,砌成山幽,引龙进入,捕捉后进行驯养,作为水上交通工具。但这种办法十分冒险,于是人们就用独木剜制成小舟代替了龙。到了战国时期,《穆天子传》和屈原的《东君》,才将舟正名为“龙舟”。

龙王说

  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金华老龙降雨救生灵被斩的传说,人们为感谢这条救命老龙,就形成了祭龙头,赛龙舟的习俗。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仓前余杭塘河划龙船叫做大端午)、五月十三(闲林和睦桥头划龙船叫做小端午)两日,该地村村坊坊的龙船汇集在一起,举行龙舟胜会。届时河里百龙竞渡,两岸万人齐睹,旌旗飘扬,锣鼓喧天,可称水乡一大盛事。赛龙舟后,还要举行“谢龙王”仪式,取下龙头,供在八仙桌上,拜龙头后再行收藏,以待明年再比。

新津龙舟会活动内容

赛龙舟

  在端午节赛龙舟是十分盛行的,赛龙舟也有许多不同寓意,有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寓意,也有是为了纪念秋瑾的寓意,但不论怎样,端午节是不能缺少赛龙舟的。但在端午节去赛龙舟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在电视中看到赛龙舟比赛,与亲友们观看刺激,紧张的比赛也是不错的。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又是一个中国的传统习俗。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可以趁端午的机会向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学习包粽子,或许第一次包的粽子不是最漂亮的,但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一定是最美味的。在煮粽子的同时一定要煮鸡蛋,鸭蛋,鹅蛋,这是流传下的习俗。粽子的口味有许多种,南北方的口味也不同。粽子的形状也是大有不同的,但这些都是人们发明的,而我们作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学生,也可以发明一下粽子的口味,形状,相信这是十分有趣的。

戴香囊

  端午节要佩戴香囊,我们不妨在端午节前夕买好或自己制作香囊送给家人,在南方有些城市香囊是用来在男女之间表达爱意的,我们送家人香囊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感谢他们平日为我们的辛劳。

本文由'东郭怀玉'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