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芭蕉分绿上窗纱写了什么感受(芭蕉分绿上窗纱)

芭蕉分绿上窗纱写了什么感受,芭蕉分绿上窗纱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2、这句话出自《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3、原文如下: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4、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其二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6、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7、白话译文:其一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8、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9、其二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

10、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11、扩展资料: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

12、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

13、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14、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15、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16、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17、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18、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

19、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

20、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21、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2、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23、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近,与儿童贴近,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

24、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25、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

26、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

2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阳梦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