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冬去春来,人和人是互相提醒的。

冬去春来,人和人是互相提醒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2、出自:《小至》唐代: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3、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4、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5、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6、翻译:天时人事交织变化,冬至后白日渐长,天气回暖,春天要到了。

7、刺绣女工可以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8、堤岸等待腊月过去,柳树生长,大山也要冲破寒气让梅花开放。

9、我虽然身在他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10、注释: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2、五纹:指五色彩线。

11、3、葭:初生的芦苇。

12、4、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

13、5、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

14、6、云物:景物。

15、7、乡国:家乡。

16、8、覆:倾,倒。

17、扩展资料:诗文赏析: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18、在前两句话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意思是冬至过后,白天变长,阳气渐舒。

19、当冬至到来,春天就不远了。

20、作者运用咏叹调的风格,指出“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21、中间两副对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22、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第一联“冬至”的自然季节特征;颈联,直承了冬去春来的景观特征;“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表达感情,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让儿子拿酒来吧!物、景、情三个方面都是诗人只能写“小至”的季节,而不能写任何其它季节。

23、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寻露少爷'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