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的丧葬礼俗

    珠海的丧葬礼俗

    国务院,拱北,糯米饭,金塔,唐宋时期,由于受佛教思想影响,珠海和邻近地区一样大多盛行二次葬,即人死后将尸体先行土葬,待皮肉腐败后,再收骨骸火化,将骨灰盛入一个陶瓮,另择风水宝地安葬。至明朝以来,人们信仰道教,把二次葬火烧尸骨改为全副骨骸盛入魂坛安葬,并一直沿袭下来。送终民国时期,人们把丧事称为“白喜事”,与婚事一样也十分隆重,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大多都是备一副寿木放置家中,并预先择定寿穴,在老人临终前,子女守在身边,直到老人咽下最后一口 ...

  • 台湾清明节

    台湾清明节

    糯米饭,业绩,薄饼,紫菜,清明节,是祭扫祖墓的日子。家家户户门前插着柳条和艾条。在扫墓时,从福建去的闽南人后裔,除了准备猪肉、鱼、蛋、松糕和甜糯米饭作祭品外,还要包薄饼。这种薄饼的形状像圆形的茶盘,将鸡丝、蛋丝、豆腐千丝、鲜虾、花生米、紫菜、冬菇等包在薄饼里,卷起来像个巨型的春卷,然后蘸着甜酱或辣椒酱吃。而从广东去的客家人子孙,则要准备猪肉、鸡、蛋、鲍鱼和豆腐干等五种祭品,并做艾糍、蒸发糕,拜祭自己的先人。过去,每当清明时节,都有一批批 ...

  • 食物求爱

    食物求爱

    彝族,独龙族,芭蕉,糯米饭,景颇族传树叶情书,是云南景颇族表达爱情的通信方式。景颇族的小伙子一当爱上某家姑娘时,就用一片栗树的树叶包上树根、大蒜、辣椒、火柴丝送给意中人。栗树叶表示有许多知心话,要给姑娘说。树根表示思念爱慕姑娘。大蒜表示愿与姑娘结成良缘。辣椒表示自己忠贞炽热的爱。火柴丝表示自己态度之坚决。姑娘接到“情书”后,如同意即将原物退回。如需考虑,则加上奶浆草。如不同意,则加上木炭以示反感。当小伙子接到要考虑的“回信”后,又摘下两 ...

  • 奇特的食物求爱

    奇特的食物求爱

    流行,芭蕉,糯米饭,苗族,景颇族传树叶情书,是云南景颇族表达爱情的通信方式。景颇族的小伙子一当爱上某家姑娘时,就用一片栗树的树叶包上树根、大蒜、辣椒、火柴丝送给意中人。栗树叶表示有许多知心话,要给姑娘说。树根表示思念爱慕姑娘。大蒜表示愿与姑娘结成良缘。辣椒表示自己忠贞炽热的爱。火柴丝表示自己态度之坚决。姑娘接到“情书”后,如同意即将原物退回。如需考虑,则加上奶浆草。如不同意,则加上木炭以示反感。当小伙子接到要考虑的“回信”后,又摘下 ...

  • 四月初八牛魂节

    四月初八牛魂节

    牛沐,糯米饭,甜酒,壮族,壮族人敬牛、爱牛的传统,在每年过牛魂节时更是表露无遗。壮族人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牛魂节一到,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这一天,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当然罗,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打牛的,如果打了牛,就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到了午间,家家都要举行敬牛仪式。这时,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 ...

  • 扬州的节日习俗

    扬州的节日习俗

    重阳糕,等待,糯米饭,云片糕,重阳扬州人爱在重阳节登高祛邪。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观音堂或文峰塔等高处,欣赏秋景,不出门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阳糕象征登高。旧时每逢重阳节,作坊老板都要办酒请工人,席间每人最少两只螃蟹。工人们吃了重阳酒,更加劲地做工。旧有”吃了重阳酒,日夜不停手”之说。清明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制的烧饼,有的烧饼还和嫩柳叶和面做,说是吃了不生灾,此俗现今仍然可见。不少家庭还有清明上坟祭扫和踏青(野外郊游)的习惯。春节旧 ...

  • 昆明民俗:开门节、关门节

    昆明民俗:开门节、关门节

    钱币,阿昌族,恢复,糯米饭,关门节和开门节,是信仰下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的宗教节日。傣族的关门节和开门节等典型、更有代表性和更具浓郁的宗教色彩。关门节,傣语称“毫瓦萨”,意为进入传授佛法的时期,定于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历时三个月的传授佛法结束的那一天(即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便是开门节。开门节傣语称“奥瓦萨”,意为走出传授佛法时期。传授佛法开始之日是一个节日,很有意思。一般认为,关门节和开门节源于古代印度佛教 ...

  • 古风浓烈的葬俗

    古风浓烈的葬俗

    墓葬,糯米饭,意识,死亡,傣族十分看重长者的丧事,认为去世的老人劳苦一生哺育几孙,现离开了人世,应倾全力办好丧事,将其送到阴间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在古代先民意识中,认为死亡仅是阳间生活的结束,阴间生活的开始,所以要举行各种仪式和隆重葬礼,陪葬许多贵重物品,让死者到阴间生活富足,不愁吃穿。古滇国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就是上述古先民思想意识的物证。花腰傣的丧葬习俗中,一直保存着古滇国遗风。现在虽然不再用贵重物品陪葬,但葬俗古风依然浓烈。 ...

  • 藤蔑桌上拴金线

    藤蔑桌上拴金线

    糯米饭,宣告,芭蕉,位置,拴线,傣语叫做“树欢”,意为拴住人的魂。拴线的种类有结婚拴线、荣升拴线、叫魂拴线、出远门平安归来拴线、祈求平安拴线等多种,其中以结婚拴线最有特色。男女青年举行婚礼时,都要举行拴线仪式,用拴魂之线拴住两人的心猿意马,使两人心心相印欲如一人。西双版纳傣族历史上盛行从妻居或先从妻居,后从夫居。因此,从前的婚礼主要在女方的竹楼上举行。新婚之日,根据家境或宰牛或宰猪、杀鸡,备办丰盛酒席,宴请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婚礼的主要 ...

  • 布依族端午节

    布依族端午节

    田坝,环山,上游,糯米饭,各地吃粽子都在端午节,只有扁担山布依人吃粽子是六月六。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一个传说。白水河上游有个富饶的坝子,名叫坡五担,汉名扁担山。这里四面环山,只有几个山口通到外面,道路险峻,易守难攻。居住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的,都是布依族人民。从前,勤劳勇敢的布依族人,不愿受统治者残酷剥削,就组织起来,抵抗官家的压迫。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横征暴敛,逼得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坡五担的布依族人为了生存,男人们就日夜轮流去山口守关把口,防备 ...

  • 寿庆

    寿庆

    子孙,宝塔,糯米饭,馒头,做生旧时,富家至30岁即作生,含“三十而立”意,有“三十不做,四十不富”之说。鄞县、宁海等地有“做九不做十”习俗,据传起因于四十岁,因四与死谐音,故提早一年做生,以后推而广之,相沿成习。做生排场较小,请亲友赴宴,受请者送些生日礼品。做寿俗谚“富做寿,穷做亲”。富家五十始逢十做寿,称几十大寿。做寿讲排场、比阔绰。送礼的寿烛须“足斤”,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金字。有的在礼物上置金色“寿”字。寿诞食品有玉(猪肉) ...

  • 隔墙谈情和牛粪抹衣——哈尼族婚俗

    隔墙谈情和牛粪抹衣——哈尼族婚俗

    对象,青年,泉水,糯米饭,哈尼族碧约人的婚俗特色,在姑娘帽子上体现得十分充分。碧约姑娘在未成年时,每人头上戴一顶六角帽。成年后,要再加戴一顶,因为一旦被小伙子抢去,回家还有一顶。碧约人对戴帽子是十分讲究的,姑娘不戴帽子是大不敬。碧约姑娘成婚后,要到怀孕才将帽子改为包头。在哈尼族卡多人中,如果姑娘长到16岁,父母就会在她的住房的墙上开一个窗,叫“露”,这样姑娘就可以通过“露”和小伙子谈情说爱了。每到晚上,小伙子来到姑娘墙外,站在“露”外唱 ...

  • 东方情人节——苗族姐妹节

    东方情人节——苗族姐妹节

    苗族,糯米饭,东南,洞口,姊妹节在每年农历的3月15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又有"姊妹饭节"之称,盛行于黔东南自治州台江县,一般持续三天。2011年4月17日,农历3月15日,星期日为苗族姊妹节。苗族姊妹节简介苗族姊妹节是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节日,被誉为东方的情人节。"吃姊妹饭"在苗族被称为"努嘎良","良"在苗语例有"了却心愿"的含义,所以姊妹节是个特别的节日。在"姊妹节"来临前夕,苗族姑娘们都会上山去采摘多种树叶, ...

  • 独木龙舟节

    独木龙舟节

    村口,苗族,糯米饭,龙颈,端午节被淡忘了,在老一辈人那里,成为失落的记忆,而在年轻人那里,端午节是如此陌生。我们都知道,文化总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生命力,更何况,传统文化本身就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挤压着节日的乡土气息,消解着节日的神秘气氛,不过,与此同时,也似乎在强化着某种文化意识。一种文化情结,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如今,也在人们的心头逐渐苏醒。话端午,一起走进神秘的贵州高原,探索者神秘的苗族“独木龙舟节”。可 ...

  • 苗族的“儿童节”—敬桥节

    苗族的“儿童节”—敬桥节

    苗族,据传,糯米饭,单位,“敬桥”是台江苗族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时间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到了“敬桥”这天,当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盛装前往“敬桥”,儿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挂着装有彩蛋的网袋,堪称为苗族的“儿童节”。在敬桥架桥饮宴中,若遇过往行人,首次前来踩桥,认为是吉祥之兆,桥主要留住就餐,热表款待,并以彩蛋和糯米饭相送。“桥”分别安置在田头、水沟或行人道上,也有铺在路面的方便过往行人行走,歇息修阴积德以求人丁兴旺。架设的桥有家庭为单位架 ...

  • 普米族中重要的节日:大年节

    普米族中重要的节日:大年节

    酥油茶,串珠,青年,糯米饭,“大年”节,是普米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同,三、五天或十余天。节日这天,各家各户在院内、大门外和屋顶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团圆饭,夜间要留人守岁。当雄鸡啼鸣时,各村寨鸣枪吹锣螺,以示报岁。接着,各家举行祭房头,祈祷平安吉祥、五谷丰收。然后,男女青年争先恐后地跑到水塘、小溪,水井背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接着,全家围坐在火塘边吃酥油茶、 ...

  • 仫佬山乡几乎每一个月都有节日

    仫佬山乡几乎每一个月都有节日

    真武庙,糍粑,糯米饭,黄花,仫佬山乡几乎每一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一)春节春节为一年诸节日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与除夕的活动联为一体。除夕是前一年的节日的终结,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端--春节的前奏。因此,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界限把它们划为新年与旧年两半。年节的活 ...

  • 布依族的四月八

    布依族的四月八

    如海,甘肃省,糯米饭,荔波,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黔西地区也称为“开秧节”。贵州荔波一带,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望溪县要吃四色糯米饭;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米花节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是甘肃省文昙搏赠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相传莲芝姑娘聪颖伶俐,勤劳智慧。她教 ...

  • 姊妹节

    姊妹节

    苗家,青年,苗族,糯米饭,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是我国苗族妇女的“姐妹节”。节日这天,妇女们都要吃一种用五颜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饭”,互相赠送礼物,以示吉祥。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在这些日子里,按照海南苗家的传统习俗,要吃姐妹饭。姐妹饭是姑娘们上山采摘野生植物的花和叶,用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熟而成的,吃罢姐妹饭,姑娘与小伙子们身着节日盛装和民族服装,欢天喜地 ...

  • 小寒有什么风俗活动 小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

    小寒有什么风俗活动 小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

    笔画,糯米饭,填充,运动, 小寒有什么风俗活动1、吃糯米饭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2、画图数九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