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民歌体裁“山花儿”

  回族山花儿(网络)

  山花儿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是主要流传在六盘山地区回族聚居区的代表性民歌体裁,在旋律形态上,它是花儿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因地域差别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山花儿作为回族群众愉悦自我、怡情解闷、吐纳情感的一种自娱性山野歌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浑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山花儿继承了陇山地区古代山歌(徒歌、相合歌、立唱歌)和特征。《诗经豳风》、《汉魏南北朝乐府》中的《陇山歌》、《陇板歌》、《陇原歌》即其先声。史籍乐志中记述其特点为一唱众和,恰似顾曲之周郎,三句一叠,酷似跳月之苗俗。复合性、多元性文化使其呈现着更多过渡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广泛传唱的回族山花儿,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山花儿基本上属自唱自娱形式或在小范围传唱。它在继承古陇山民歌三句一叠的基础上多以单套短歌的形式即兴填词演唱。山花儿音乐继承古陇山徒歌四声、五声徵调特征,吸收信天游,爬山调、洮岷花儿、河湟花儿以及伊斯兰音调的多种影响,多用五声音阶式迂回进行。山花儿在文学与音乐方面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郁,保持山歌野曲的粗犷豪放特点,又具有流畅优美的小调韵味。它是宁夏地区回族文化的生动表现,具有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山花儿三句一叠、双字尾押韵等是陇山地区较为独特的民歌形式,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在商徵型四声腔和五声徵调的基础上,演变成为曲式、调性、旋法、节奏多样,风格独特的花儿歌种。宁夏山花儿的代表曲目有《黄河岸上牛喝水》、《看一趟心上的尕花》、《花儿本是心上的话》等。目前能够掌握多首曲目和风格的唱家多已过古稀之年,自然传承纽带已难以维系。现代化的冲击使得乡土文化本色特点不断流失,山花儿的生存出现了危机,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本文由'娅思大叔'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