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茅山号子起源及特色

  茅山号子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秦灭六国,四海一统的时候。为固万世之基,秦始皇大征民夫,修筑长城。孟姜女寻夫送寒衣,行至山海关,看到老弱病残背石扛土,不堪重负,又不敢在监工面前喘气呻吟,遂教他们用“哼号”、“咳号”一打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并逐步形成了原始的劳动号子。这时,茅山籍的民夫也于其中学会了号子。后来幸存的民夫回到家乡,便将孟姜女所传号子在劳动时打起来,果然鼓起了大家的劳动劲头。后来,茅山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编唱出新的号词,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表现劳动的形式上可分为车水号子、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挑担号子、碾场号子、掼把号子、牛号子等;从音乐结构上可分为长号子、短号子。狭义的茅山号子是指车水号子和栽秧号子,其中“栽秧号子”在茅山号子中独占鳌头,俗称“小妹妹”。这与人们的性格以及劳动分工有关。一般说来,男人嗓子粗、力气大,踏车车水,挑担碾场,打起号子来粗犷豪放,急促有力;女人声音尖,心儿细,栽秧薅草,顺藤理根专心细致,打起号子来轻盈细腻,婉转悠扬。茅山号子演变至今,已成狭义上的号子了。人们习惯在表现紧张的农活时打车水号子,即短号子;在表现轻松的农活时打栽秧号子,即长号子。

  茅山号子以舒缓平实的音调旋律,明快有力的音乐节奏,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歌唱形式,形成了高低协调,咏叹自如的独有的民歌特色。在演唱风格上,茅山人打号子行腔稳健、咬字有力、吐音清晰、富有弹性,真正体现了民族演唱方式的特色。

  茅山号子传递感情、理想,解放前为革命斗争服务;解放后为重大历史事件服务,土改、合作化、大跃进;改革开放以来,着重歌颂经济腾飞,农民新生活。具体唱法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激越的歌声与劳动节奏和谐交融,乡音乡情与人们朴素的感情愿望相交汇,有调节情绪、增添干劲之作用。

本文由'是素英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