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刀杆节由来和起源

  刀杆节是腾冲傈僳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相传源于明正统年间;当时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驶三征麓儿王尚书到腾越带领人民安边设卡,团结民族兄弟共同对敌,深得傈僳族的信赖和敬仰。王回朝后被奸臣所害,为纪念他抗敌安边的功绩,傈僳族便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活动,激励后列继成先辈的光荣传统,保家卫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傈僳族刀杆节得到发掘和弘扬;影响迅速扩大,声播海内外。除先后到保山、大理、玉溪、昆明等地表演外,还到过海南、浙江、山东、辽宁等地表演,并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2000年5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红河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精品展播。9月,又赴河北石家庄参加石家庄“云南民族文化节”表演。在石家庄市及河北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向。

  傈僳族能歌善舞,几乎人人能唱、个个会跳,曲不离口,弦不离手。主要舞蹈有跳嘎和三弦舞两种。跳嘎是溶歌舞为一体的文艺形式,喜庆、丧葬和起房盖屋必跳此舞。队形为嘎头(领队)领舞、领唱的集体圆圈舞,边唱边跳,无乐器伴奏。唱词一般是祖辈流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叙事长诗。三弦舞以小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它乐器还有竹笛、口弦、决列等,队形可横、可纵;也可成圆圈。每逢春节或刀杆节,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沐浴盛装,跳节起舞。三弦舞动作矫健有力,活泼多变,既热情奔放,又深沉稳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1]

刀杆节由来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的来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工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傈傈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傈僳山寨时,气得人们摩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傈僳族人民决定将五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在傈僳族中,“刀杆节”的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相传,明代外族入侵云南边疆,朝廷派出兵部尚书王 骥带兵前往御敌。王骥到达滇西北后,依靠当地傈僳人民团结战斗,很快地驱逐了入侵者。二月初八,王骥奉旨回京,不幸在途中被奸臣害死。为了纪念这位反抗外 族入侵的人物及在战斗中牺牲的人,傈僳族人民决定将这一天作为“刀杆节”,由此沿袭,逐渐形成一种传统 的体育活动。

本文由'一只灵兰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